《2018中國公益行業社會資金流動現狀調研報告》發布
——公益行業在最近幾年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年度捐贈量逐年提高。2017年的社會捐贈達到了1450億元,已接近歐洲發達國家水平,捐贈總量高于英國。十年間,我國慈善捐贈總額累計增加了385.00%,公眾和企業的捐贈能力和意愿大大提升。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積極推動公益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于2018年3月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上海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瑞士通用公證行、普華永道中國、德勤中國等有志于追求有效公益和行業發展的機構聯合發起創立了公益行業評估支持平臺「點擊這里,了解更多」。
我們觀察到公益行業目前存在的一些看似矛盾的現象:
● 一批新成立的高凈資產基金會,正在尋找第三方服務機構咨詢如何做公益行業資助、怎樣尋找資助對象,他們有資金卻難以尋得合適的資助對象;
● 互聯網籌款平臺給公益機構提供了合法的公開網絡籌款渠道,公益機構可依托具有公募資格的基金會籌款,籌款渠道更開放,但部分一線服務機構還會因為籌不到資金而倒閉,還有組織需要貸款墊支項目費用維持生存;
● 為什么公益行業資金上游資助機構和下游執行機構的鏈接會錯位?公益行業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問題和原因在哪里?又有什么樣的解決辦法?
因此,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于2018年承擔了公益行業評估支持平臺的行業調查工作,開展公益行業社會資金流動狀況調研,旨在了解其配置現狀,研究其流動邏輯,為公益行業發展提供認知基礎和策略建議。那么,我們就節選一部分《2018中國公益行業社會資金流動現狀調研報告》的內容,與大家一睹為快吧。
● 「資金鏈條各方價值追求」
其中,企業出資捐贈公益行業的最主要原因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93.33%)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80%),其次為響應政府政策,占比58.82%。
● 「出資方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
● 「各主體捐贈/工作的領域」
在領域選擇偏好方面,接受問卷調研的企業呈現出明顯的偏好,按照捐贈資金量大小排序,前三個領域分別為教育、扶貧和災害救助,接下來依次為環境保護、社區服務、助學和公益領域行業發展。
與個人捐贈傾向的明顯差別是,疾病救助不屬于企業捐贈的重點領域。
● 「出資方持續資助的原因」
● 「資助機構在資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以上內容只是報告中的一小部分,調研團隊從出資方、分配方、使用方和支持方四者入手,相對科學的探究了中國公益行業社會資金的流動現狀,并從四個維度總結出了十大核心發現。
例如:
● 成效難以評價,阻礙了資金有效匹配;
● 公益行業鏈上下游信息傳遞不通暢;
● 海量資助信息分散各處,傳遞與分享有限
......
如果想獲取完整版《2018中國公益行業社會資金流動現狀調研報告》,請點擊:
https://www.jianguoyun.com/p/DRPR6s0Qosi9BxiDo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