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螺學堂”項目的縣域公益人才現狀與需求調研報告》發布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受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務中心委托,于2018年對浙江、湖南、江西三省的縣域社會組織進行調研, 調研基于“青螺學堂”項目展開,了解縣域社會組織面臨的問題和工作人員能力建設需求,旨在為“青螺學堂”項目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建議。調研團隊發現縣域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有很多接地氣的創新工作手法和成功案例,但同時也伴隨著掙扎和困惑,既面臨組織的生存壓力又痛感于人才缺失。
社會問題源于基層,賦予當地主體(特別是基層社會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h域的社會組織與社區、社群聯系緊密,他們對基層社會問題的認知和感受更加立體,并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創新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為推動公益行業發展、支持行業基礎研究信息公開,現將本次調研報告公開,希望有更多的資助/支持機構關注縣域社會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建設美好社會。
近幾年,雖然政府出臺政策要求在各市區縣等層面分別成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然而基于多方面原因對縣域社會組織發展的支持作用還比較有限。鄧飛、涂猛、鄭壹零、大北、賀永強、何雪峰等基于在實踐過程中的深刻感受以及為公益行業長遠發展考慮,于2015年聯合眾多公益人發起了“青螺學堂”項目,該項目旨在幫助中國縣域公益組織創始人、青年執行官,提升“1+4”項專業能力,即領導力、籌資力、影響力、執行力和創新力;持續支持縣域公益組織更富能動和效率的成長,推動縣域公益發展。
為了更精準地為縣域社會組織提供能力建設服務,2018年6月,“青螺學堂”項目團隊特委托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明德”)對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縣域社會組織人才進行現狀與需求調研并形成報告,為下一階段“青螺學堂”項目設計與執行提供參考,并反饋項目優化的建議。同時,也彌補公益慈善行業針對縣域社會組織調研與研究的空白。
綜合問卷數據和訪談資料分析,調研組對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縣域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現狀和特點、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困難、能力建設培訓需求做了詳細的梳理。
01
縣域社會組織發展現狀及特點
(1)組織大多已登記注冊,服務多聚焦于傳統公益領域。
接受調查的349人中,有90.26%的受訪者表示其服務的縣域社會組織已登記注冊,其中有49.57%的受訪者填寫其機構注冊形式為民辦非企業單位,40.69%的受訪者填寫為社會團體。結合實地調研也了解到2014-2016年期間地方政府部門鼓勵社會組織注冊登記,并先后建立各級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對社會組織進行培育和支持。
圖3:所服務的社會組織類型
地方民政主管部門注重社會組織對相關法律法規、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學習和執行,每年定期支持孵化中心開展主題培訓,及時對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執行、公開募捐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輔導。政府部門發揮重要的社會組織運營監管職能,逐步規范縣域社會組織運營。
圖4: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服務的主要領域
從社會服務的領域來看,被調研縣域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反饋其所在組織服務領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服務(48.42%)、教育(47.85%)、弱勢群體保護(44.7%)、扶貧(38.97%)、殘疾人服務(36.68%)等社會需求大的傳統公益領域,且大多屬于志愿者組織,依賴志愿者提供服務與支持。實地調研中訪問的縣域社會組織服務領域也以助學、為老服務、留守兒童幫扶為主,大部分機構以傳統的送物資、提供基礎服務等方式開展活動,少數機構開始和南都基金會“好公益平臺”對接開展相對專業的服務。
(2)政府支持與社會資源支持比例基本持平。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5.56%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縣域社會組織發起方為個人,43.26%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縣域社會組織由政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組建或發起,兩類比例相當。
反饋其所在縣域社會組織理事會成員來自政府/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受訪者占比最高,達49.57%,其次是34.38%的來自基金會和30.37%的來自企業。理事會成員可為社會組織提供政府和社會資源鏈接,是縣域社會組織重要的社會資本,也是支持縣域社會組織生存發展的核心力量。在實地調研中調研組也注重了解理事會成員在縣域社會組織運營和籌款中發揮的作用,理事會成員有政府背景對于該機構申請政府資源有較強的優勢,商業背景的理事會成員則可以為縣域社會組織籌集到更多來自企業的捐款。
受訪者回答的社會組織資金來源中,51.5%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縣域社會組織得到了政府資金支持。社會資源的支持力量也日益顯著,47.85%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縣域社會組織開展了公眾籌款以籌集資金,14.04%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機構得到國內基金會的資助。政府和社會資金的支持是縣域社會組織可持續運營的核心資源,兩者缺一不可。
結合學術文獻梳理,縣域社會組織研究的論文非常有限,并且多集中于宣傳社會組織在精準扶貧方面的作用,論述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的探索方向,本研究報告結論和建議主要判斷依據為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的一手調研資料。
01
縣域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現狀與特點
不同省份之間受經濟水平發展影響,縣域社會組織能力和資源呈現出明顯的差異,縣域社會組織發展水平和地域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浙江省縣域社會組織發展水平最好,其次為湖南省,江西省發展水平稍滯后??梢詮南聢D對于公益行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中選擇“非常了解”選項人數比例看到三個省的被訪者呈顯著的差異,浙江省的被訪者對各項的自我評價最高,而江西省的被訪者對各項的自我評價最低,湖南省居中
圖19 對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省際差異
同樣,三個省被訪者對于組織發展的挑戰問題的回答中,浙江省的被訪者選擇“完全沒問題”的比例顯著高于湖南省和江西省,湖南省被訪者的回答整體也略高于江西省。
圖20 社會組織發展情況省際差異
圖21對能力素質自我評價不同注冊層級差異
市級注冊、區級注冊社會組織和縣級注冊社會組織之間也略有差異。地級市注冊的社會組織的被訪者在知識和技能掌握、能力素質自我評價兩個維度均優于區、縣級被訪者。區/縣級社會組織被訪者的素質能力自我評價結果低于隸屬于市級社會組織的被訪者,研究和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是他們的短板。此外,縣級注冊組織在籌資、社會工作專業技術、公益慈善政策與法律、項目監測與評估4個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
建議“青螺學堂”培訓課程結構設置考慮省際差異與市、區、縣差異,將各培訓主題進行分級,比如分成初級、中級和高級,并在招生時界定學員報名的門檻。在有條件的地方,聯合當地合作機構開發當地縣域社會組織培訓教材和機構發展案例,在本省內開展實地參觀、學習和交流的培訓活動,提供多元化的線下系統培訓支持。
近年來,社會組織呈“爆炸式增長”,社會組織的活動遍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經過40年的實踐,一個相對而言較為豐富、多樣和開放的結社生態系統逐漸形成,社會組織作為其主要制度形式漸趨規范且有序,社會組織的活動領域日益廣泛,今日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與政治文明,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社會組織。
社會問題源于基層,賦予當地主體(特別是基層社會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然而,受當前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政府、企業、公眾支持社會組織發展的資金金額大小也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更何況不少縣域社會組織本來已面臨生存的艱巨挑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核心問題,這一階段需搭建穩定的生態體系,包括資源提供體系、能力建設體系、信息公開體系和信用評價體系。一方面,縣域社會組織仍需依賴政府資源而發展,另一方面,期待中國縣域社會組織在以”青螺學堂“為代表的支持性組織的協助下獲得長足發展。共同解決社會問題,建設美好社會。
獲得報告的途徑:
《基于“青螺學堂”項目的縣域公益人才現狀與需求調研報告》百度網盤鏈接:https://pan.baidu.com/s/16J1WUnzObeaICL_GeBpMDA 提取碼:z8w5